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箍桶匠
更新时间:2024-03-29 08:17:26

基本解释

  箍桶匠,在民间又称圆作木匠,因为箍桶匠制作的马桶、脚盆、米桶、锅盖等家什都以圆形为主,以示与造房子的方作木匠区别

  箍桶匠 - 简介

  俗称箍桶佬、箍桶匠,现代称呼为箍桶师傅。在木匠手艺中有“方凿”和“圆凿”之分。学“圆凿”的擅长制作澡桶、水桶、脚桶、马桶等圆形的木质生活用品。过去由于塑料工业不发达,家庭卫生设施比较简陋,老百姓家中上列用品都是依靠学“圆凿”的木匠来做。因此,大约在八十年代以前,经常看到挑着一个担子,嘴里不停地吆喝着“箍桶噢”、“箍桶噢”的木匠走村串巷,为百姓们制作修理各式各样的木桶制品。

  箍桶匠 - 特色

  箍桶匠的担子与其他手艺人的担子相比有着明显的特点,就是担子的一头有一个椭圆形的木桶,高度在40公分左右,桶盖一半是固定,另一半是活动的,可以自由开启,它的作用一是桶内用来放置各类工具,二是当作凳子使用,干活时就坐在上面。使用的工具除了木匠正常使用的刨子、锯子以外,还有三件特殊的工具,就是圆刨、板凳刨和圆凿,圆刨是“革字头”的形状,用于刨桶的外面;板凳刨,顾名思义形如板凳,只不过板凳有4条腿,而它确只有2条腿,长约60公分左右,宽15公分左右,刨铁安装在凳面的中央,使用时无腿的一头搁在椭圆木桶上面,作用是刨桶帮板的两个小面;圆凿的凿头是铁质的,呈半圆形,用于铲桶的里面。另外必不可少的还有麻丝和油腻子,这两样东西是用来防漏的,制作油腻子可是箍桶匠的一项技术活,它是用桐油和石灰膏按一定比例,经过较长时间揉拌而成,其成分比例完全靠木匠自己凭感觉和经验掌握,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   制作木桶在宁波起源很早,但具体时间已经无从考究。古时候,人们洗脸、洗澡都钟爱木桶,木桶凭借着自身坚固耐用、工艺精制、物美价廉的特点,成为寻常百姓家中必备的家居用品。

  完整的箍桶制作遵循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步骤流程,共有四十多道工序。制作茶盘这样的小件,一般的箍桶匠需要半天左右时间,而脚桶、浴桶这样的大件,需要更久。在制作要求上,成品器具表面必须平整、木料光滑紧实,这才算得上基本合格。

  过去,使用什么样的桶箍可以从中反映出这户人家的生活水平。桶箍分成三六九等,最好的是铜箍,铁箍次之,最差的要算竹箍。

  箍桶匠 - 优点

  木制的器具20年前还是不少家庭所必需的,从挑水的大小水桶,到锅盖木斗马桶,应有尽有。

  木制的生活用品有着塑料或者金属器具难以企及的优点。比如用不锈钢锅盖煮饭,味道总是差一截;农田里施肥时用木桶装化肥,在太阳下晒也不会化;木桶装热水即使在冬天水也不太容易冷……

  箍桶匠 - 生活

  各种木桶材料都是采用杉木,民间也称之为“和木”,这种木材呈白色,质轻,有香味,是制作房梁和器具的上好材料。大凡准备做桶的百姓家,早早的就备好了木料和桶箍,桶箍也分三六九等,最差的要算竹箍,好一点是铁箍,最好的是铜箍。使用什么样的桶箍也反映出这个人家的生活水平,因此,若是家里有姑娘要出嫁,再穷也要打制几付好铜箍。

  箍桶匠最忙的季节要算夏天到来之前,因为夏天每天要用澡桶洗澡,所以家家户户都要把闲置在家多时的澡桶拿出来修理一番,实在不能用的要新打一个,遇到有板烂掉的要换上新的,漏得很厉害的要请桶匠把箍紧一紧,最后再用桐油油上几遍,夏天洗澡的问题就算解决了。总之到了这个时候,箍桶的不愁找不到活,有时走到一个庄子上,能连续干上十天八天。箍一个澡桶除吃住由东家解决之外,还可以有2到3块钱的工钱,有时还会碰到用大米、菜油抵作工钱的,这一点箍桶匠们的机制还是灵活的,不一定苛求现金交易。最让箍桶匠高兴的是到那些为女儿出嫁准备嫁妆的人家干活,因为在南方,特别是在江、浙、沪一带,有这样一个风俗习惯,就是在女儿的陪嫁中必不可少的要有两样东西,马桶和脚桶,考究一点的人家脚桶还要做成高脚的,做这类活不仅材料好、招待好,就连工钱也高些,要多少人家就给多少,再说上一两句吉利话,东家高兴还能多加几文。

  然而,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塑料制的澡桶、马桶、脚桶等逐渐进入了老百姓的生活,这些塑料桶既不怕摔,也不怕漏,更不用每年去修理,因而渐渐取代了木桶,箍桶匠的生意也逐渐清淡。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家庭卫生间的革命,抽水式马桶,陶瓷面盆,浴缸,整体浴房等等卫生洁具的出现,加之林林总总的桑拿洗浴中心使得马桶、脚桶、澡桶等用品,不管是木料的还是塑料的统统退出了历史舞台,“箍桶噢”,“箍桶噢”的吆喝声也只能成为人们的回忆,连同马桶、脚桶一起进入了民俗博物馆。

  箍桶匠 - 现代社会淡去的箍桶匠

  “箍桶哎,箍桶;箍桶哎,箍桶……”曾经多么熟悉的吆喝声,如今随着人们日常器具的更新换代,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曾经繁华几代人的古镇温岭新河寺前桥街也像箍桶匠一样,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只有那古老的店面、精致的雕饰,还在见证着当年的繁华。在这条老街上,生意人、手艺人纷纷转行,唯独56岁的蔡仙福仍坚守着他的箍桶店。蔡师傅说,他现在是新河街最后一个箍桶匠了。

  在寺前桥路72号家里,蔡师傅坐在一堆木头碎屑中,低着头忙碌着。各式各样的木桶、饭斗、面桶都做得非常精致,稳重大气,仿佛是一件件艺术品。蔡师傅工作起来非常专注,他将木块锯成大小相同的木条,同时要保证特别的弧度,木条间采用竹销连接。不用铁钉,是因为铁钉容易生锈,会腐蚀木桶。此外再留出木桶的腿,接着打箍、刨光……这样一共有几十道工序。邻居告诉我们,蔡师傅是新河街手艺最好的箍桶匠,以前生意一直很红火,全台州名气都很大,海门、路桥、玉环等地有婚嫁的,都要到蔡师傅这里定做全套木制器具嫁妆。

  随着轻便、美观、实惠的塑料、不锈钢日用品的兴起,箍桶业渐渐失去了它的光华。“一个普通的不锈钢洗脸盆不到10元钱,塑料制品价格则更低,而用木头手工制作,不用说成本,光工钱就要四五十元了。谁还喜欢这笨重又单调的木器呢!”蔡师傅感慨道。

  尽管现在的箍桶生意每况愈下,有时候连续几天也卖不出一个,蔡师傅仍坚守着他的手艺。

  箍桶匠 - 从个人看行业未来发展

  箍桶匠:在现代生活的潮流中悄然隐退

  科技的发达带来生活的便利,物美价廉的塑料制品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木制手工艺物品,如今,传统的水桶、米桶、马桶、脚盆等器皿渐渐难觅踪影。那么,当年那些以制作这些物什为生的箍桶匠们,如今的境遇如何?在现代生活的潮流下,这种传统手工艺的未来又如何呢?

  前不久,家住塘桥镇的陈小姐迎来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她身披美丽的嫁衣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她的一大堆嫁妆里还有一只母亲精心为她准备的木制马桶。在年轻时尚的陈小姐看来,木制的马桶没有多大意义。然而,陈小姐的母亲告诉她:在婚嫁习俗中,马桶称为子孙桶,是最重要的一件嫁妆,象征着子孙后代绵延。

  木马桶,曾是箍桶匠制造的主要产品之一。进入21世纪,抽水马桶普及之后,除了在结婚习俗中的象征意义之外,木马桶的使用价值已得不到体现了。家住塘桥镇横泾村、80岁的箍桶匠杨永根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抽水马桶进入千家万户,大量的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取代了传统的脚盆、水桶、锅盖等家什,箍桶店前就门可罗雀。8年前,杨永根关闭了四十多年的圆作修理店。

  在杨永根19岁那年,为了生计,他跟随恬庄的一位老师傅学习箍桶手艺。杨永根告诉记者,在那个年代,“腰缠万贯,不如薄技在身”的观念深入人心,而箍桶匠是人们羡慕的好营生:不仅收入不低,生意还自动送上门来。经过了7年的艰苦学习后,他正式学满出师,成为一名手艺精湛的箍桶匠,并在妙桥开了家店铺,专卖自己制作的木制物品,并承接修理家什的工作。

  在杨永根的记忆里,以前,箍桶匠很受欢迎,因为农村里家家户户都要用到箍桶匠制作的家什。尤其是有人家要嫁女儿时,箍桶匠更是必不可少。杨永根告诉记者:“以前,讲究的人家嫁女儿,总要请箍桶匠带着工具前往人家制作十几件物品:马桶3个,脚盆3个,饭桶2个,还要有米桶、洗衣桶等,共要花费600多元呢。其中,马桶是最重要的一件嫁妆,再寒酸的人家也要陪嫁马桶。”

  由于杨永根手艺好,他的店铺生意特别好,一年到头都在制作木制品。但是,箍桶匠赚的都是辛苦费。杨永根告诉记者,即使是他这样手艺熟练的箍桶匠,制作一个马桶,从选料、剖料、拼缝、平整、制作底部、抛光、起线条到箍铁条,也需要整整2天时间。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机器加工的普及,在塑料制品、铝制品的冲击下,箍桶匠制作的产品越来越廉价了。杨永根告诉记者:“以马桶来说,以前能卖50元一个,现在只能卖二三十元钱了,越来越赚不到钱了。”

  杨永根曾经收过3个徒弟,他想把一身的手艺传下去。然而,由于箍桶生意越来越冷清,箍桶制品的市场越来越小,徒弟们早就转行不干了。老杨自从8年前关闭店铺后,就在家里过起了清闲的老年生活,偶尔帮人家修理饭桶、脚盆。他说:“来找我修理的基本上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没有一个年轻人来找我修理木器的。”

  看着如今箍桶制品遭冷落,杨永根失落之余也有自己的看法:木制的生活用品有着塑料或者金属器具难以企及的优点,木制品透气性好,放东西不易变质;农田里施肥时用木桶装化肥,在太阳下晒也很难融化;木桶装热水即使在冬天水也不太容易冷。但是在由各种新型材料制成的物品的冲击下,箍桶产品的一成不变、外观守旧、不轻巧、做工耗时等因素导致了它被淘汰:抽水马桶替代了传统的木马桶,不锈钢锅盖替代了木锅盖,塑料脚盆替代了木脚盆,这些变化都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也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只是,很多时候,当杨永根小心翼翼地拿出那些他曾经赖以为生的斧子、铁锯、刨子、铁凿、铁锤等一大箱子的工具,轻轻地抚摸着这些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被摩擦得发亮的工具,他常常感慨:不知道这些传统的手工艺该由谁来传承?

  箍桶匠 - 箍桶技术面临失传

  箍桶的活太苦了。现在的孩子都不肯继承箍桶技术的衣钵。而且现在居民都住进了高楼大厦,箍桶匠想进小区箍桶,物管会阻止。而且用塑料桶、瓷桶、金属盆的越来越多。但木桶的好处是其他桶无法替代的。但是,箍桶术恐怕就要从此失传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新的职业IT人才等,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也正是因为社会的进步,有些老行当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渐去渐远。如老虎灶、白铁匠、剃头挑子、弹棉花、磨剪镪菜刀……但它们确实曾兴盛一时,有很多人为此劳碌一生。这些业者用自己的双手丰富着人们的生活。[2]

字典迷网(zidianm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迷网 zidianm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6954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