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痞子童谣
更新时间:2024-03-29 20:11:48

基本解释

   痞子童谣,又被称为灰色儿歌、灰色童谣,是指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中流传的内容灰色、形式简短、语言俚俗的歌谣,多被改写流行歌曲、古诗词、老童谣的儿歌,被儿童用来表达压抑的情绪、对学习的不满。

详细解释



  

  简介

  儿歌学唱书籍儿歌是让儿童最早感受母语文化的重要语言和文学形式,它可以给孩子语音方面早期的美感熏陶,让儿童感知母语的音乐美、声音的形式美。让儿童接触一些优秀的儿歌,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现下一边是很少有好儿歌可唱,一边是灰色儿歌流行,这不仅使孩子少了儿歌的成长营养,还使儿歌的作用大打折扣。

  从事儿歌创作的人不少,但真正能被孩子喜欢并传唱的好儿歌却并不多,这除了宣传不到位、推介不到位之外,更关键的一点是,创作者的创作离孩子的现实太远,没有顾及孩子的喜好和现实的需求。

  代表例句

  孩子是正在发育成长的花朵

  1、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飞了。

  2、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老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

  3、考试作弊有绝招,又能偷看又能抄。个个像个韦小宝,捉弄老师有技巧。

  4、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得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

  产生原因

  压力过大的孩子通过戏谑的童谣发泄

  大众文化的影响

  叛逆性、流行性、娱乐性和庸俗性等特征,让“灰色儿歌”刻有大众文化的深深烙印,它的出现有社会发展、教育滞后、儿童社会化步伐加快等诸多因素,但大众文化的影响则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大众文化被人形容为“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孩子们正处于求学阶段,一不小心,大众文化成为他们文化精神的销蚀剂,无聊与庸俗,替代了文化品位,自然易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成人社会影响

  现代儿童有“心理早熟”的趋势,“小大人”喜欢用独特的儿童视角来审视社会,痞子童谣风行验证的不是孩子在变坏,而是成人社会自身出了问题。它给社会、学校和家庭带来一种信号:应该及时反思现代社会提供给孩子成长、教育环境存在的诸多不足和压力。特别是网络、电视、电影等传媒传播的一些不良信息,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不得不直面“社会信息泛滥、不健康文化滋生、社会转型期精神迷失”等成人社会困扰。

  孩子压力过大

  教育压力对孩子们的影响最为明显,也成为灰色童谣攻击的靶心。哈尔滨一小学胡老师分析,痞子童谣中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敌对和叛逆情绪,主要是因为现有的教育体制让他们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许多学校和家长都提出给孩子“减负”,结果减来减去却变成了“捡负”,因为应试教育下的升学率对每个学校来说都是最重要的。10岁左右的孩子,每天做作业就要熬到9点多,周末还要参加不同的辅导班,她班级的一个女孩在寒假期间居然要参加7个“兴趣班”,孩子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字就是“累”和“烦”。

  看着孩子承受巨大的升学和社会压力,家长也有一把辛酸泪。陶女士说:“累在儿身痛在母心啊!没办法,现在的孩子社会竞争压力大,升学关系到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做家长的心不‘狠’,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心累”让孩子们变得消极,他们开始用戏谑的童谣发泄不满。三年级学生苗苗告诉记者:“满脑子都是作业和考试,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老师和大人从来都不问我们心里在想什么、想做什么。”

  折射

  教育力量的式微

  灰色儿歌同时折射出教育力量的式微。灰色儿歌之所以能够迅速流传,一方面迎合了小学生好奇、爱模仿、喜欢从众的心理;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家庭、教育中的不和谐因素,反映了一些学校缺乏理想的教育教学环境,缺乏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无可否认,当下的基础教育陷入到了功利主义的泥淖中,学生为应试教育所苦,良善品德、高尚情操、精神信仰和人文关怀则成了可以放弃的内容。从学校到家庭,都围绕成绩给学生施压,造成一些孩子自暴自弃,产生逆反心理,更容易通过编写一些灰色儿歌来表达不满。

  反思

  学习绿色歌谣

  孩子是朝气蓬勃的正在发育成长的花朵,是单纯、希望、可爱等美好事物的代名词,小学校园更应该是纯洁的净土,怎么也不应该把这些乌七八糟的脏话顺口溜与可爱的孩子和纯洁的校园挂上钩。但现实又不得不让我们正视这一现象,继而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先不说这个现象的外在原因,我们先剖析这些童谣透露的信息。当然,小学生中流传这些顺口溜并不等于每个孩子都是这样想的,或追求这个目标,但这也说明他们对小学的教育方式和在校园的生活并不满意。现在,说是要搞素质教育,但现实的情况是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许多学校和老师,甚至包括众多家长在对孩子实施教育时,还是拿学习成绩,拿排名说话。这种以分数为中心的“单打一”应试模式,使得许多孩子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在学习上疲于应付。这样既使一些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更使那些在学习上“掉队”的孩子在同学和老师那里觉得失去了人格和尊严。这部分孩子要么自暴自弃,辍学回家,走上社会,要么虚度时光。“痞子童谣”就是他们的杰作,他们也是忠实的传播者。

  有内因当然也有外因。这些“痞子童谣”能够广为流传,那些不负责任的资讯网络或传媒“功不可没”。现在很多家庭都能上网,校园周边网吧也都瞄准了孩子,使得很多孩子早早懂得了本不应知道的东西。如此耳濡目染既干扰了他们的正常学习,也毒害了他们的心灵,更加大了教育的难度。

  找到了病根就要对症下药。要减少乃至杜绝“痞子童谣”对孩子们的侵袭,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真正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要真正做到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应彻底改革应试教育,实行素质教育。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更应该如此。具体到教育方式,首先要尽快改进时下中小学生尚缺乏健康、活泼的课余文化生活的现状,把课堂和课余时间都真正变成快乐时光,以压缩“痞子童谣”滋生和蔓延的传播空间。其次,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多为孩子制作一些“绿色快餐”。我们的教育机构和文化工作者应针对孩子的特点,多为孩子们写一些“健康童谣”。现在,北京已经这么做了,其它地方是否也应该效仿一下呢?

  应对与建议

  学校积极开展绿色童谣歌唱活动

  幼儿教育存在大量的重知识轻艺术现象,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导致孩子压力过大,网络文化和流行歌曲无孔不入等。孩子喜欢恶搞其实是叛逆心理的一种表现,用“灰色儿歌”的形式发泄一种不满情绪,这不完全是坏事。不过,对于那些确实不健康的“灰色儿歌”,要加以正确引导,减少传播渠道。

  净化社会风气、改善教育环境是抵御“灰色儿歌”的根本之策。许多不良的儿歌是孩子通过电视、网络、图书和周边人身上耳闻目睹学来的。不管是家长、学校,还是音乐人、新闻媒体,都应该有意识地行动起来,采取积极的措施,创造、传播更多健康的“绿色儿歌”。

字典迷网(zidianm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迷网 zidianmi.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6954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