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卷二
更新时间:

◎后妃下

○神宗钦圣献肃向皇后 钦成朱皇后 钦慈陈皇后 林贤妃 武贤妃 哲宗昭慈孟皇后 昭怀刘皇后 徽宗显恭王皇后 郑皇后 王贵妃 韦贤妃 乔贵妃刘贵妃 钦宗朱皇后 高宗宪节邢皇后 宪圣慈烈吴皇后 潘贤妃 张贤妃刘贵妃 刘婉仪 张贵妃 孝宗成穆郭皇后 成恭夏皇后 成肃谢皇后 蔡贵妃李贤妃 光宗慈懿李皇后 黄贵妃 宁宗恭淑韩皇后 恭圣仁烈杨皇后 理宗谢皇后 度宗全皇后 杨淑妃

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河内人,故宰相敏中曾孙也。治平三年,归于颍邸,封安国夫人。神宗即位,立为皇后。

帝不豫,后赞宣仁后定建储之议。哲宗立,尊为皇太后。宣仁命葺庆寿故宫以居后,后辞曰:"安有姑居西而妇处东,渎上下之分。"不敢徙,遂以庆寿后殿为隆祐宫居之。帝将卜后及诸王纳妇,后敕向族勿以女置选中。族党有欲援例以恩换閤职,及为选人求京秩者,且言有特旨,后曰:"吾族未省用此例,何庸以私情挠公法。"一不与。帝仓卒晏驾,独决策迎端王。章惇异议,不能沮。

徽宗立,请权同处分军国事,后以长君辞。帝泣拜,移时乃听。凡绍圣、元符以还,惇所斥逐贤大夫士,稍稍收用之。故事有如御正殿、避家讳、立诞节之类,皆不用。至闻宾召故老、宽徭息兵、爱民崇俭之举,则喜见于色。才六月,即还政。

明年正月崩,年五十六。帝追念不已,乃数加恩两舅,宗良、宗回,皆位开府仪同三司,封郡王。而自敏中以上三世,亦追列王爵,非常典也。

钦成朱皇后,开封人。父崔杰,早世;母李,更嫁朱士安。后鞠于所亲任氏。熙宁初,入宫为御侍,进才人、婕妤,生哲宗及蔡王似、徐国公主,累进德妃。

哲宗即位,尊为皇太妃。时宣仁、钦圣二太后皆居尊,故称号未极。元祐三年,宣仁诏:《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其寻绎故实,务致优隆。于是舆盖、仗卫、冠服,悉侔皇后。绍圣中,钦圣复命即閤建殿,改乘车为舆,出入由宣德东门,百官上笺称"殿下",名所居为圣瑞宫。赠崔、任、朱三父皆至师、保。徽宗立,奉礼尤谨。

崇宁元年二月薨,年五十一。追册为皇后,上尊谥,陪葬永裕陵。

钦慈陈皇后,开封人。幼颖悟庄重,选入掖庭,为御侍。生徽宗,进美人。帝崩,守陵殿,思顾旧恩,毁瘠骨立。左右进粥、药,挥使去,曰:"得早侍先帝,愿足矣!"未几薨,年三十二。建中靖国元年,追册为皇太后,上尊谥,陪葬永裕陵。

林贤妃,南剑人,三司使特之孙,司农卿洙之女。幼选入宫,既长,遂得幸,封永嘉郡君,升美人。生燕王俣、越王偲、邢国公主,进婕妤。元祐五年薨。诏用一品礼葬,赠贵仪,又赠贤妃。

武贤妃,始以选入宫。元丰五年,进才人。生吴王佖、贤和公主。历美人、婕妤。徽宗即位,进昭仪、贤妃。大观元年薨,乘舆临奠,辍朝三日,谥曰惠穆。

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洺州人,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元之孙女也。

初,哲宗既长,宣仁高太后历选世家女百余入宫。后年十六,宣仁及钦圣向太后皆爱之,教以女仪。元祐七年,谕宰执:"孟氏子能执妇礼,宜正位中宫。"命学士草制。又以近世礼仪简略,诏翰林、台谏、给舍与礼官议册后六礼以进。至是,命尚书左仆射吕大防摄太尉,充奉迎使,同知枢密院韩忠彦摄司徒副之;尚书左丞苏颂摄太尉,充发策使,签书枢密院事王岩叟摄司徒副之;尚书右丞苏辙摄太尉,充告期使,皇叔祖同知大宗正事宗景摄宗正卿副之;皇伯祖判大宗正事高密郡王宗晟摄太尉,充纳成使,翰林学士范百禄摄宗正卿副之;吏部尚书王存摄太尉,充纳吉使,权户部尚书刘奉世摄宗正卿副之;翰林学士梁焘摄太尉,充纳采、问名使,御史中丞郑雍摄宗正卿副之。帝亲御文德殿册为皇后。宣仁太后语帝曰:"得贤内助,非细事也。"进后父閤门祗候在为宗仪使、荣州刺史,母王氏华原郡君。

久之,刘婕妤有宠。绍圣三年,后朝景灵宫,讫事,就坐,诸嫔御立侍,刘独背立帘下,后閤中陈迎儿呵之,不顾,閤中皆忿。冬至日,会朝钦圣太后于隆祐宫,后御坐未髹金饰,宫中之制,惟后得之。婕妤在他坐,有愠色,从者为易坐,制与后等。众弗能平,因传唱曰:"皇太后出!"后起立,刘亦起,寻各复其所,或已撤婕妤坐,遂仆于地。怼不复朝,泣诉于帝。内侍郝随谓婕妤曰:"毋以此戚戚,愿为大家早生子,此坐正当为婕妤有也。"

会后女福庆公主疾,后有姊颇知医,尝已后危疾,以故出入禁掖。公主药弗效,持道家治病符水入治。后惊曰:"姊宁知宫中禁严,与外间异邪?"令左右藏之;俟帝至,具言其故。帝曰:"此人之常情耳。"后即艺符于帝前。宫禁相汀传,厌魅之端作矣。未几,后养母听宣夫人燕氏、尼法端与供奉官王坚为后祷祠。事闻,诏入内押班梁从政、管当御药院苏珪,即皇城司鞫之,捕逮宦者、宫妾几三十人,搒掠备至,肢体毁折,至有断舌者。狱成,命侍御史董敦逸覆录,罪人过庭下,气息仅属,无一人能出声者。敦逸秉笔疑未下,郝随等以言胁之。敦逸畏祸及己,乃以奏牍上。诏废后,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初,章惇诬宣仁后有废立计,以后逮事宣仁,惇又阴附刘贤妃,欲请建为后,遂与郝随构成是狱,天下冤之。敦逸奏言:"中宫之废,事有所因,情有可察。诏下之日,天为之阴翳,是天不欲废后也;人为之流涕,是人不欲废后也。"且言:"尝覆录狱事,恐得罪天下后世。"帝曰:"敦逸不可更在言路。"曾布曰:"陛下本以皇城狱出于近习推治,故命敦逸录问,今乃贬录问官,何以取信中外?"乃止。帝久亦悔之,曰:"章惇误我。"

元符末,钦圣太后将复后位,适有布衣上书,以后为言者,即命以官;于是诏后还内,号元祐皇后,时刘号元符皇后故也。崇宁初,郝随讽蔡京再废后,昌州判官冯澥上书言后不得复。台臣钱遹、石豫、左肤等连章论韩忠彦等信一布衣狂言,复己废之后,以掠虚美,望断以大义。蔡京与执政许将、温益、赵挺之、张商英皆主其说。徽宗从之,诏依绍圣诏旨,复居瑶华宫,加赐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

靖康初,瑶华宫火,徙居延宁宫;又火,出居相国寺前之私第。金人围汴,钦宗与近臣议再复后,尊为元祐太后。诏未下而京城陷。时六宫有位号者皆北迁,后以废独存。张邦昌僣位尊号为宋太后,迎居延福宫,受百官朝。胡舜陟、马伸又言,政事当取后旨。邦昌乃复上尊号元祐皇后,迎入禁中,垂帘听政。

后闻康王在济,遣尚书左右丞冯澥、李回及兄子忠厚持书奉迎。命副都指挥使郭仲荀将所部扈卫,又命御营前军统制张俊逆于道。寻降手书,播告天下。王至南京,后遣宗室士〈亻褭〉及内侍邵成章奉圭宝、乘舆、服御迎,王即皇帝位,改元,后以是日撤帘,尊后为元祐太后。尚书省言,"元"字犯后祖名,请易以所居宫名,遂称隆祐太后。

上将幸扬州,命仲荀卫太后先行,驻扬州州治。会张浚请先定六宫所居地,遂诏忠厚奉太后幸杭州,以苗傅为扈从统制。逾年,傅与刘正彦作乱,请太后听政。又请立皇子。太后谕之曰:"自蔡京、王黼更祖宗法,童贯起边事,致国家祸乱。今皇帝无失德,止为黄潜善、汪伯彦所误,皆已逐矣。"傅等言必立皇太子,太后曰:"今强敌在外,我以妇人抱三岁小儿听政,将何以令天下?"傅等泣请,太后力拒之。帝闻事急,诏禅位元子,太后垂帘听政。朱胜非请令臣僚得独对论机事,仍日引傅党一人上殿,以释其疑。太后从之,每见傅等,曲加慰抚,傅等皆喜。韩世忠妻梁氏在傅军中,胜非以计脱之,太后召见,勉令世忠速来,以清岩陛。梁氏驰入世忠军,谕太后意。世忠等遂引兵至,逆党惧。朱胜非等诱以复辟,命王世修草状进呈。太后喜曰:"吾责塞矣。"再以手札趣帝还宫,即欲撤帘。帝令胜非请太后一出御殿,乃命撤帘。是日,上皇太后尊号。

太后闻张浚忠义,欲一见之,帝为召浚至禁中。承议郎冯楫尝贻书苗傅劝复辟,上未之知,太后白其事,楫得迁秩。

帝幸建康,命签书枢密院事郑珏卫太后继发,比至,帝率群臣迎于郊。会防秋迫,命刘宁止制置江、浙,卫太后往洪州,百司非预军事者悉从。仍命滕康、刘珏权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凡四方奏谳、吏部差注、举辟、功赏之类,皆隶焉。复命四厢都指挥使杨惟忠,将兵万人卫从。帝虑敌人来侵,密谕康、珏缓急取太后旨,便宜以行。过落星寺,舟覆,宫人溺死者十数,惟太后舟无虞。

既至洪州,议者言:"金人自蕲、黄渡江,陆行二百余里,即到洪州。"帝忧之,命刘光世屯江州。光世不为备,金人遂自大冶县径趣洪州。康、珏奉太后行,次吉州。金人追急,太后乘舟夜行。质明,至太和县,舟人景信反,杨惟忠兵溃,失宫人一百六十,康、珏俱遁,兵卫不满百,遂往虔州。太后及潘妃以农夫肩舆而行。帝虑太后径入闽、广,遣使历询后所在,及知在虔州,遂命中书舍人李正民来朝谒。

时虔州府库皆空,卫军所给,惟得沙钱,市买不售,与百姓交斗,纵火肆掠。土豪陈新率众围城,康、珏、惟忠弗能禁。惟忠步将胡友自外引兵破新于城下,新乃去。帝闻,罢康、珏,命卢益、李回代之。谕辅臣曰:"朕初不识太后,自迎至南京,爱朕不啻己出。今在数千里外,兵马惊扰,当亟奉迎,以惬朕朝夕慕念之意。"遂遣御营司都统辛企宗、带御器械潘永思迎归。太后至越,帝亲迎于行宫门外,遍问所过守臣治状。

入宫禁中,尝微苦风眩。有宫人自言善符咒,疾良已。太后惊曰:"仁吾岂敢复闻此语耶!"立命出之。太后生辰,置酒宫中,从容谓帝曰:"宣仁太后之贤,古今母后未有其比。昔奸臣肆为谤诬,虽尝下诏明辨,而国史尚未删定,岂足传信?吾意在天之灵,不无望于帝也。"帝闻之悚然。后乃更修《神宗》、《哲宗实录》,始得其正,而奸臣情状益著。

帝事太后极孝,虽帷帐皆亲视;或得时果,必先献太后,然后敢尝。宣教郎范焘与忠厚有憾,诬与太后密养钦宗子。帝曰:"朕于太后如母子,安得有此。"即治其罪。绍兴五年春,患风疾,帝旦暮不离左右,衣弗解带者连夕。

四月,崩于行宫之西殿,年五十九。遗命择地攒殡,俟军事宁,归葬园陵。帝诏曰:"朕以继体之重,当从重服,凡丧祭用母后临朝礼。"上尊号曰昭慈献烈皇太后,推恩外家凡五十人。殡于会稽上皇村,附神主于哲宗室,位在昭怀皇后上。三年,改谥昭慈圣献。

后性节俭谦谨,有司月供千缗而止。幸南昌,斥卖私绢三千匹充费。寻诏文书应奏者避后父名,不许;群臣请上太皇太后号,亦不许。忠厚直显谟阁,台谏、给舍交章论列,后闻,即令易武,命学士院降诏,戒敕忠厚等不得预闻朝政、通贵近、至私第谒见宰执。以恩泽当得官者近八十员,后未尝陈请。

初,后受册日,宣仁太后叹曰:"斯人贤淑,惜福薄耳!异日国有事变,必此人当之。"后皆如所云。

昭怀刘皇后,初为御侍,明艳冠后庭,且多才艺。由美人、婕妤进贤妃。生一子二女。有盛宠,能顺意奉两宫。时孟后位中宫,后不循列妾礼,且阴造奇语以售谤,内侍郝随、刘友端为之用。孟后既废,后竟代焉。右正言邹浩上疏极谏,坐窜。徽宗立,册为元符皇后。明年,尊为太后,名宫崇恩。帝缘哲宗故,曲加恩礼,后以是颇干预外事,且以不谨闻。帝与辅臣议,将废之,而后已为左右所逼,即帘钩自缢而崩,年三十五。

徽宗显恭王皇后,开封人,德州刺史藻之女也。元符二年六月,归于端邸,封顺国夫人。徽宗即位,册为皇后。生钦宗及崇国公主。后性恭俭,郑、王二妃方亢宠,后待之均平。巨阉妄意迎合,诬以暗昧。帝命刑部侍郎周鼎即秘狱参验,略无一迹,狱止。后见帝,未尝一语辄及,帝幡然怜之。大观二年崩,年二十五。谥曰静和,葬裕陵之次。绍兴中,始附微宗庙室,改上今谥云。

郑皇后,开封人也。父绅,始为直省官,以后贵,累封太师、乐平郡王。

后本钦圣殿押班,徽宗为端王,每日朝慈德宫,钦圣命郑、王二押班供侍。及即位,遂以二人赐之。后自入宫,好观书,章奏能自制,帝爱其才。崇宁初,封贤妃,迂贵妃有异宠。徽宗多赉以词章,天下歌之。

王皇后崩,政和元年,立为皇后。将受册,有司创制冠服,后言国用未足,冠珠费多,请命工改制妃时旧冠。又乞罢黄麾仗、小驾卤簿等仪,从之。恩泽皆弗陈请。时族子居中在枢府,后奏:"外戚不当预国政,必欲用之,且令充妃职。"帝为罢居中。居中复用,后归宁还言:"居中与父绅相往还,人皆言其招权市贿,乞禁绝,许御史奏劾。"后性端谨,善顺承帝意。刘贵妃薨,帝思之不已,将追册为后。后即奏妃乃其养子,乞别议褒崇之礼,帝大喜。

钦宗受禅,尊为太上皇后,迁居宁德宫,称宁德太后。从上皇幸南京,金师退,先归。时用事者言,上皇将复辟于镇江,人情危骇。或谓后将由端门直入禁中,内侍辈颇劝钦宗严备。帝不从,出郊迎后,于是两宫欢甚洽。上皇闻之,即罢如洛之议。

汴京破,从上皇幸青城。北迁,留五年,崩于五国城,年五十二。绍兴七年,何苏等使还,始知上皇及后崩,高宗大恸。诏立重成服,谥显肃。后亲族各迁官有差。祔主徽宗室,以闻哀日为大忌。梓宫归,入境,承之以椁,纳翚衣其中,与徽宗各攒于会稽永佑陵。

先是,后至金营,诉于粘罕曰:"妾得罪当行,但妾家属不预朝政,乞留不遣。"粘罕许之,故绅得归。后既行,绅亦以是年薨,谥僖靖。家属流寓江南,高宗怜之,诏所在寻访赐官。有郑藻者,后近属也。绍兴中带御器械用后祔庙恩,拜陇州防御使;凡四使金,历官至保信军节度使,加太尉。卒,追封荣国公,谥端靖。

王贵妃,与郑后俱为押班。徽宗立,封平昌郡君,进位至贵妃。生郓王楷、莘王植、陈王机、惠淑康淑顺德柔福冲懿帝姬。政和七年九月薨,谥曰懿肃。

韦贤妃,开封人,高宗母也。初入宫,为侍御。崇宁末,封平昌郡君。大观初,进婕妤,累迁婉容。高宗在康邸出使,进封龙德宫贤妃。从上皇北迁。建炎改元,遥尊为宣和皇后。封其父安道为郡王,官亲属三十人。由是遣使不绝。

绍兴七年,徽宗及郑皇后崩闻至,帝号恸,谕辅臣曰:"宣和皇后春秋高,朕思之不遑宁处,屈己请和,正为此耳。"翰林学士朱震引唐建中故事,请遥尊为皇太后,从之。已而太常少卿吴表臣请依嘉祐、治平故事,俟三年丧毕,然后举行。乃先降御札,播告天下。后三代俱追封王。

帝以后久未归,每颦蹙曰:"金人若从朕请,余皆非所问也。"王伦使回,言金人许归后。未几,金人遣萧哲来,亦言后将归状。遂豫作慈宁宫,命莫将、韩恕为奉迎使。十年,以金人犹未归后,乃遥上皇太后册宝于慈宁殿。是后,生辰、至、朔,皆遥行贺礼。

洪皓在燕,求得后书,遣李微持归。帝大喜曰:"遣使百辈,不如一书。"遂加微官。金人遣萧毅、邢具瞻来议和,帝曰:"'朕有天下,而养不及亲。徽宗无及矣!今立誓信,当明言归我太后,朕不耻和,不然,朕不惮用兵。"毅等还,帝又语之曰:"太后果还,自当谨守誓约;如其未也,虽有誓约,徒为虚文。"

命何铸、曹勋报谢,召至内殿,谕之曰:"朕北望庭闱,无泪可挥。卿见金主,当曰:'慈亲之在上国,一老人耳;在本国,则所系甚重。'以至诚说之,庶彼有感动。"铸等至金国,首以后归为请。金主曰:"先朝业已如此,岂可辄改?"勋再三恳请,金主始允。铸等就馆,馆伴耶律绍文来信,金主许从所请。洪皓闻之,先遣人来报。铸等还,具言其实。遂命参政王次翁为奉迎使。金人遣其臣高居安、完颜宗贤等扈从以行。

十二年四月,次燕山,自东平舟行,由清河至楚州。既渡淮,命太后弟安乐郡王韦渊、秦鲁国大长公主、吴国长公主迎于道。帝亲至临平奉迎,普安郡王、宰执、两省、三衙管军皆从。帝初见太后,喜极而泣。八月,至临安,入居慈宁宫。

先是,以梓宫未还,诏中外辍乐。至是,庆太后寿节,始用乐。谒家庙,亲属迁官几二千人。

太后聪明有智虑。初,金人许还三梓宫,太后恐其反覆,呼役者毕集,然后起攒。时方暑,金人惮行,太后虑有他变,乃阳称疾,须秋凉进发。已而称贷于金使,得黄金三千两以犒其众,由是途中无间言。太后在北方,闻韩世忠名,次临平,呼世忠至帘前慰劳。还宫,帝侍太后,或至夜分未去,太后曰:"且休矣,听朝宜早,恐妨万几。"又尝谓:"两宫给使,宜令通用;不然,则有彼我之分,而佞人间言易以入也。"

时皇后未立,太后屡为帝言,帝请降手书,太后曰:"我但知家事,外庭非所当预。"将行册命,承平典礼,悉能记之。帝先意承志,惟恐不及,或一食稍减,辄不胜忧惧。常戒宫人曰:"太后年已六十,惟优游无事,起居适意,即寿考康宁;事有所阙,惧母令太后知,第来白朕。"

十九年,太后年七十,正月朔,即宫中行庆寿礼,亲属各迁官一等。太后微恙,累月不出殿门,会牡丹盛开,帝入白,太后欣然步至花所,因留宴,竟日尽欢。忌日,以谕宰执。后苦目疾,募得医皇甫坦,治即愈。

二十九年,太后寿登八十,复行庆礼。亲属进官一等;庶人等九十、宗子女若贡士已上父母年八十者,悉官封之。九月,得疾,上不视朝,敕辅臣祈祷天地、宗庙、社稷,赦天下,减租税。俄崩于慈宁宫,谥曰显仁。攒于永佑陵之西,祔神主太庙徽宗室。亲属进秩者十四人,授官者三人。

太后性节俭,有司进金唾壶,太后易,令用涂金。宫中赐予不过三数千,所得供进财帛,多积于库。至是,丧葬之费,皆仰给焉。然好佛、老。初,高宗出使,有小妾言,见四金甲人执刀剑以卫。太后曰:"我祠四圣谨甚,必其阴助。"既北迁,常设祭;及归,立祠西湖上。

乔贵妃,初与高宗母韦妃俱侍郑皇后,结为姊妹,约先贵者毋相忘。既而贵妃得幸徽宗,遂引韦氏,二人愈相得。二帝北迁,贵妃与韦氏俱。至是,韦妃将还,贵妃以金五十两赠高居安,曰:"薄物不足为礼,愿好护送姊还江南。"复举酒酌韦氏曰:"姊善重保护,归即为皇太后;妹无还期,终死于朔漠矣!"遂大恸以别。

刘贵妃,其出单微。入宫,即大幸,由才人七迁至贵妃。生济阳郡王棫、祁王模、信王榛。政和三年秋,薨。

先是,妃手植芭蕉于庭曰:"是物长,吾不及见矣!"已而果然。左右奔千告帝,帝初以其微疾,不经意,趣幸之,已薨矣,始大悲恻。特加紧四字谥曰明达懿文。叙其平生,弦诸乐府。又欲踵温成故事追崇,使皇后表请,因册赠为后,而以明达谥焉。

时又有安妃刘氏者,本酒保家女。初事崇转宫,宫罢,出居宦者何听家。内侍杨戩誉其美,复召入。妃以同姓养为女,遂有宠,为才人,进至淑妃。生建安郡王楧、嘉国公椅、英国公楒、和福帝姬。政和四年,加贵妃。朝夕得侍上,擅爱颛席,嫔御为之稀进。擢其父刘宗元节度使。

妃天资警司,解迎意合旨,雅善涂饰,每制一服,外间即傚之。林灵素以技进,目为九华玉真安妃,省其像于神霄帝君之左。宣和三年薨,年三十四。初谥明节和文,旋用明达近比,加册赠为皇后,葬其园之北隅。帝悼之甚,后宫皆往唁,帝相与啜泣。崔妃独左视无戚容,帝悲怒,疑其为厌蛊。卜者刘康孙缘妃以进,喜妄谈休咎,捕送开封狱。医曹孝忠竺疾无状,阁内待王尧臣坐盗金珠及出金明池游宴事,亻并鞫治。狱成,同日诛死。遂废崔妃为庶人。崔生王椿及帝姬五人云。

钦宗朱皇后,开封祥符人。父伯材,武康军节度使。钦宗在东宫,徽宗临轩备礼,册为皇太子妃。钦宗即位,立为皇后。追封伯材为恩平郡王。后既北迁,不知崩闻。庆元三年上尊号,谥仁怀,祔于太庙钦宗室,推恩后家十五人。五年,奉安神御于景灵宫。

兄二人:孝孙,靖康中以节钺换授右金吾卫上将军,卒赠开府含义同三同;孝章,一日孝庄,官至永庆军承宣使,卒赠昭化军节度使。

高宗宪节邢皇后,开封祥符人。父焕,朝请郎。高宗居康邸,以归聘之,封嘉国夫人。王出使,无人留居蕃衍宅。金人犯京师,夫人从三宫北迁。上皇遣曹勋归,夫人脱所御金环,使内侍持付勋曰:"幸为吾白大王,愿如此环,得早相见也。"王怜之。及即位,遥册为皇后,宫后亲属二十五人。

绍兴九年,后崩于五国城,年三十四。金人秘之,高宗虚中宫以待者十六年。显仁太后回銮,始得崩闻。上为辍朝,行释服之祭,谥懿节,祔主于别庙。

字典迷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 卷一
下一篇 : 卷三
字典迷网(zidianm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迷网 zidianmi.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