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司马迁造句

1、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智。司马迁

司马迁

2、由此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司马迁在研究人,特别是在对传主心理探掘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滇文化就在这里繁荣,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记下赞叹的一笔,“肥饶数千里”。

4、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

5、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

6、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司马迁

7、世人多以成败论英雄,但司马迁游于天人,当然另具只眼。他既不成王、亦不败寇。他为失败者项羽立传,且立传于本纪。不仅如此,他还让项羽的英雄形象远远压倒刘邦,而且,绵亘千古。薛仁明

8、顺不妄喜;逆不遑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司马迁

9、司马迁赞扬了孔子一生与时世不苟合取容的精神。

10、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

11、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

12、据司马迁《史记》中记载,当初齐国发兵要攻打鲁国,鲁国是孔子的母国,父母之邦就要陷入战争,孔子很着急,想不出来要派谁出去游说。

13、我倒是觉得柯林伍德所说的“身临其境”研究法颇有道理,让我想到司马迁“行万里路”的经历。

14、比干明知纣王强暴,直谏有杀身之祸,仍旧强谏,以“杀身成仁”的方式宣告自己的坚守;司马迁受腐刑以免死,忍受耻辱,为的是成古今之辩、万世之言。

15、那司马迁一家受牵连,恐怕得藏起来吧,太史公自己不说,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么。

16、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

17、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司马迁

18、司马迁写管仲,是以鲍叔让贤和管仲为政为主要内容,突出的是管仲之才,而写晏婴是以其赎贤、荐贤和“节俭力行”为主,突出的是晏婴之品。

19、管晏列传: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司马迁

20、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司马迁

21、《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开始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

2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23、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司马迁

24、通过比较分析,本文剖析了伯喜否被史家丑化的缘由,并探讨了司马迁撰述先秦人物的一些特征。

25、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

26、在项羽的自身个性对比上,司马迁也是用不同笔调加以渲染,时而言语呕呕,时而叱咤喑呜。

27、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司马迁

28、至于司马迁说到的“厄困鄱、薛”,可能是他在那里碰上了不愉快的事儿。

29、司马迁的经济自由主义是以其国家主义的至治理想为宏旨的。

30、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乎?司马迁

31、司马迁祠—汉太史遗祠—韩城党家村。

32、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迁

33、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司马迁

34、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司马迁

35、曾经觉得,像司马迁受宫刑之辱,不应苟且于世,更谈不上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了。

36、如果司马迁不坚持下去,怎么会有流芳千古的史记;如果曹雪芹不坚持下去,怎么会有令人悲慨的红楼一梦;如果李时珍不坚持下去,怎么会有医学着作本草纲目。

字典迷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字典迷网(zidianm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迷网 zidianmi.com 版权所有